目的地是旅游流量的源头,移动互联网时代也如此。 按照百度旅游的正式通告,它将于2019年6月30日也就是今天全面停止服务。 略显平淡的业内,激起了一阵涟漪,只是这波骚动,仅仅过了几天,又归于平静,凭空添了点悲哀。 行内的伙计们议论了很多,百度旅游失败的原因也翻腾了好几遍,一地鸡毛中就说点百度旅游“兄弟们”的事。 关于线上旅游流量 很多同行认为,百度旅游占据着流量入口,硬生生把热炕头给坐凉了。不过很少有人提及这入口的旅游流量到底流到什么地方,是百度旅游吗?几年前曾研究过百度搜索关于旅游目的地关键词流量数据,比如搜索“泰山”、“威海”、“山东”以及“马来西亚”等,流量流向排在第一位的是谁?是“百度百科”。 可能伙计们认为这是PC时代的特点,移动互联网就不一样了。如果按照目的地概念来理解线上旅游流量的话,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排在前三位的,矬子里拔将军,恐怕可能还是“百度百科”。 目的地是旅游流量的源头,移动互联网时代也如此。 旅游者确定目的地的前后信息获取行为,一直是雾里看花,搞明白了,也许是下一个切入点。 守着热炕头都想不明白的事,肯定还有外人不了解的东西。 关于流量转化 如何让旅游者浏览目的地信息后就进行产品预订? 在百度上搜索国内许多目的地都会出现这样的“目的地攻略广告”,这些旅行社或者疑似旅行社就是这样进行流量转化的。既然肯花钱,说明这种套路有市场;既然能这么容易挣钱,干嘛辛辛苦苦自己搞个百度旅游?! 主要是和自家的搜索广告打架。 看热闹的就看看打架。 看门道的就琢磨一下这种转化流量的“市场”套路,背后隐隐约约的东西。是啥? 关于目的地信息传播模式 以前百度搞过一个叫“直达号”的东西,当时还在旅游行当折腾得动静很大,有兴趣的可以看看五年前的文章(“直达号”这个熊孩子——旅游信息化言论之七十),要说的都在文章里,现在也不晚。 还要唠叨一下,当时峨眉山“直达号”中大力宣传的功能之一是景区直播,不过许多时候传播效果上却“云山雾罩”。旅游者在家里,看景区直播很多时候没有好印象,这时雾蒙蒙,到了景区也许天朗朗。时空变换,思维也要变。 五年后,目的地信息如何组织如何传播,还有伙计想当然,而对以前的教训视而不见。 旅游活动具有时空性;移动互联网却随时可以“千里共婵娟”。 许多目的地信息组织和传播模式把这两种特性想拧了。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韦陀一杵”(ID:cn12301),作者:闫向军,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市场开发处处长,执惠专家作者,原标题:《百度旅游后的一地鸡毛——风起青萍言谈之七十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