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拓宽了文化旅游的任务与范畴。 ![]() 在文旅融合新时代,多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拓宽了文化旅游的任务与范畴,对文化旅游工作提出了更高站位的统筹部署要求,顶层设计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文旅融合新时代,顶层设计更要先行 在文旅融合新时代,多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拓宽了文化旅游的任务与范畴,对文化旅游工作提出了更高站位的统筹部署要求,顶层设计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就旅游产业的发展来说,各地前些年或多或少遇到了招商项目难落地、存量项目难经营、社会投资和政府投资不适配等问题,本质上就是源于缺乏科学的顶层设计、统筹谋划,导致在执行中走了弯路。就文化发展来说,一些公共工程投资大、效益小,一些文化遗产有传承、缺传播,一些宝贵文化“藏在闺中人不知”,在国家提出文化振兴,并且期待中国文化重塑自信、走向世界的新时代,一定也需要重新构建“从输血到造血”的顶层设计。 而就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文化旅游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撬动而言,这一新课题,当然更需要跳出传统思维、跳出旅游看旅游、跳出文化看文化、跳出文旅看文旅的顶层设计。 什么样的顶层设计,才能有效提升执行力? 新的任务,也就对顶层设计的内容、做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指导纲领,顶层设计需要通过基础调研、创造性思维和操作性安排,将各自为战的文化工作、旅游工作、各部门工作、各地区工作,转化为全域、全业的统筹谋划和行动。 从理念上,不能以学术研究为目的,而要以运营实操落地为目的,以市场化运行作为顶层设计的出发点,以运营指导规划,从而以规划指导开发成为确保顶层设计强执行力的根本。 从思维上,要突破单纯的规划策划思维,要同时具备政府的眼光、投资者的眼光、游客与居民体验的眼光、传播与受众的眼光、学术研究的眼光“五种眼光”。 从形式上,不能止步于“一本大书、一套道理、一批点子、几张挂图”,而是要提供一套整体解决方案,为一个目的地找魂,为一个项目从规划到落地进行执行力保障。具体而言,我们认为“策划+行动计划”是新时代顶层设计的一种可能形式,应编制一套由“任务书、作战图、项目库、时间表”所组成的“操作手册”。 文旅融合顶层设计,需要关注哪些新领域? 一个具有执行力的顶层设计,应当结合文旅融合新时代的时代特征与要求,重点关注三个策略、三类项目、三个工作—— 1、重点关注文旅体验策略、文化生活策略、产业运营策略。 首先是旅游本身,因为很多文化难以成为大众游客的旅游动机,就需要以体验为形式进行包装,才能将文化转化为旅游吸引物;又因为很多旅游景区点缺乏足够的内涵与深度,导致游客体验与消费无法提升,这就需要以文化为素材来充实景区,才能实现旅游品质和消费的升级。这就是首先需要关注的文旅体验策略。 然后说到文化,响应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的时代号召,“文化走进生活、点亮美好生活”应成为未来文化工作的重点,这就需要通过文化娱乐化、轻松化,以文化研学、文旅场景等形式,弘扬、传承文化,丰富大众文化生活。这就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文化生活策略。 为了文化发展地更加繁荣,传统文化产业事业的浓厚公益属性、政府主导属性也需要新时代的新调整。文旅融合能够从市场参与度、产业发展度方面,为文化增添创新与活力、赋予文化产业事业自我循环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文化“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这种产业运营策略,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 2、重点关注存量提升项目、增量公共项目、“软性”文旅项目。 首先,要突破原有以产业投资为核心的狭义项目开发视角,在文旅融合新时代下,重新审视文化的特质与开发方式,关注巨大的文化存量资源资产,将项目开发重点从增量建设转移到存量提升,通过公共空间场景改造、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提升、现有节庆活动提升等途径,以旅游的方式激发文化的内在价值,实现存量文化空间的激活、升华、繁荣、变现。 然后,在文化生活策略的引导下,认识文旅思维对公共空间塑造的关键作用与重大责任,将受众研究的关注点由外地游客转移到本地居民,将项目开发的关注点从产业项目拓展到日常生活公共性项目,通过新建文旅公共空间与地标场景、培育文化演艺与赛事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打造本地文旅休闲空间,以旅游的形式实现“主客共享,美好生活空间”的增量。 同时,基于文化的非物质性与多载体性,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什么是项目”,明确“用创意激活文化,而不是用建设覆盖土地”的方针,通过文创形象IP、节会展演赛、小而精业态、城乡美丽场景氛围营造等途径开发“软性”文旅项目,实现从“重开发”到“轻运营”的转变,真正用文化发展的思维来发展旅游项目,用文化发展的理念来发展美好城乡。 3、重点关注政府资金使用、业态运营招商、“抓手与节奏”。 首先,机构改革之后,原来文化和旅游两个口子的政府类资金,一定需要融合统筹。文化馆是不是可以成为一个景点?图书馆是不是能够以旅游的思维进行提升改造?以旅游的眼光去看,体育场应该如何商业运营?这些都是政府可以去思考的工作。 然后,当我们的关注点更多地从“大项目”转移到“小内容”,当细节与品质成为精致文化、优质旅游的保障,招商工作的重点,也将从相对粗放式的大项目招商,转向更具针对性的多样化业态运营招商。这就需要制定产业招商导向遴选目录,优化招商评估机制,通过分类、分区、分业态的“靶向招商”、邀商选商,引进更加精准适配的文旅内容。 最后,在文旅融合新时代开启之际,各地政府都处在摸索与尝试阶段,一年多来,大部分区域的文旅局依然在“文化人做文化事、旅游人做旅游事”,这个过渡期一定不能长久。各地政府、文旅局,一定需要尽快明确文旅融合的工作抓手、工作节奏。这就需要以“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理念,对全局的发展、文化旅游的角色与使命予以精准的重新判断,研判文旅工作的突破口,科学谋划各项工作的部署与时序。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 奇创旅游规划”(ID:kchance_sh),作者: 刘宇楠,原标题:《为什么说顶层设计才是执行力?文旅融合如何顶层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