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境海岛游、环球邮轮旅游您的无二之旅 - 高端定制旅游专家!今天是:
出国旅行网
旅游网站大全
当前位置: 出国游 > 环球游讯 > 酒店资讯 >

八十年代的“诗与远方”:那些日子怎舍得让你走

时间:2020-04-29来源:出境海岛游 环球邮轮旅游官网:https://www.jetgo.cn

八十年代,是诗歌的年代,一波波诗潮荡漾大江南北。得时代风气之先的旅游业,立于其间,也在八十年代获得极好

【品橙旅游】八十年代,是诗歌的年代,一波波诗潮荡漾大江南北。得时代风气之先的旅游业,立于其间,也在八十年代获得极好的生长、发育。

穿越八十年代,“诗”与“远方”完成了一场同构的精神互文,烛照着未来的路向。

lvyou190612a

使命意义:朦胧诗与旅游业“解放思想”

“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1979年3月,北岛的名篇《回答》发表在《诗刊》上,朦胧诗正式进入主流文坛,也开启了一代诗风。

舒婷、顾城、江河、杨炼、梁小斌、芒克、多多、食指等陆续登场或被重现发现。

他们亲身经过十年“文革”,当曾经的激情和理想从狂热走向幻灭,难以避免会留下迷惘的调性。一个开放时代的到来,让他们更有条件“诗言志”。与前几十年直抒胸臆的诗风相比,这些诗歌普遍出现了批评家所言的“令人气闷”的“朦胧”。

这批年轻诗人在苦苦探索,为时代鼓气呐喊——“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lvyou190612d

但他们必须要用独立的姿态去探索以及自我存在——“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尽管朦胧诗回到了人性、确立了自我、回到个人抒情,但诗人的“使命感”并未减弱,只是换了一套笔墨的家国情怀、意义生成。

这就像80年代初发展旅游业带有崇高的使命一样——要为国家赚取外汇,投入到百废待兴的现代化建设。

以旅行社为例,中国国际旅行社、中国旅行社,加上新成立的中国青年旅行社,它们主要对焦的都是入境游客,而且三家分工明确:当时,国旅主要接待外国来华游客 ,中旅主要接待港澳同胞、来华旅游的海外华人,而中青旅则主要接待来华旅游的青年游客 。

酒店业更别提了,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是最早对外开放、吸引外资的行业。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酒店大多是事业型招待所,酒店服务项目单一。业界老炮经常会神侃,那时,整个北京城,只有“八大饭店”,不接受社会散客,有钱也住不了,更何况没钱。

1978年 11月,国务院就成立了以谷牧、陈慕华、廖承志为首的利用侨资外资筹建旅游饭店领导小组。当时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总局重点就做三件事:如何使我国饭店业从招待型管理转向企业化管理;如何提高饭店管理水平和服务;如何让管理人员更好掌握现代化饭店管理知识。

1982年兴建了第一家中外合资酒店“北京建国酒店”,有15个副总理、副委员长圈阅,其中的艰难过程如今成为业界人士的酒后笑谈,在当时恐怕是笑不出的。协议规定,外方占49%的股权,中方占51%股权,双方合作10年后,由中方以1美元购下外方所有股权。当年开业就盈利150万元,4年多后连本带息还清了全部贷款。后来,全国还掀起了一股学习建国饭店的热潮。

1982年7月17日,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总局和国旅总社正式分家,完成了我国旅游管理中政企分开的第一步,给市场带来更大的活力。

旅游学者杜江在其名篇《中国旅行社业发展的回顾与前瞻》,对这一时期的旅游业进行了系统耙梳,转引的一份统计数据更能说明情况:

daoyou190612a

可见,80年代从一开始,旅游业就进入“疯狂”增长的格局,旅游入境人数、旅游收入的年增长率能让人惊掉下巴,而且呈现持续状态。

那段时间,邓小平说了不少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名言,话不长,但像鼓点一样,振奋一个行业的精神:“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搞现代化要抓两油(游)——石油和旅游”、“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是你们发财的地方”……甚至可以具体到“旅游公司可以自己开设小卖部,出售旅游小商品和纪念品;可以自己加工订货,决定规格和花样”、“搞旅游业要把旅馆盖起来。下决心要快,第一批可以找侨资、外资,然后自己发展”、“要开辟一些行业,如印刷业,专门为旅游服务”……

食指在《相信未来》中写道: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相信未来,是当时的主基调,人们无比热忱地期待着,一切欣欣向荣。经过真理标准大讨论,敢说真话、实话的人越来越多。除了经济产业属性,旅游业也承担着更形而上的重要使命——让世界了解中国,也让中国走向世界。

众声喧哗:第三代诗歌与旅游业“打破固化”

80年代中期,一批更年轻的诗人出道,他们高喊着“pass 舒婷”、“打倒北岛”,他们反传统、反权威、反抒情、反崇高,甚至反诗歌。

这一诗潮,虽然有各种冠名,但是“第三代诗歌”的称谓还是被更多人接受。这批诗人更强调“表现自我”,强调诗歌的本体精神,在诗歌语言、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实验,韩东更是提出了“诗到语言为止”。

韩东、于坚、周伦佑、李亚伟、陆忆敏、万夏等等逐渐起势,出现了诸如《冷风景》、《我想乘上一艘慢船到巴黎去》、《大佛》、《中文系》等一批佳作。

这时候,诗歌不再是精英知识分子的小圈子写作,流派也是五花八门:海上诗群、星期五诗群、非非主义、新传统主义、整体主义、莽汉主义、他们文学社、撒娇派……神州大地遍野诗人,有气宗的,也有剑宗的,还有练金钟罩、铁布衫的。众声喧哗,山头林立。

查建英《八十年代访谈录》对话阿城时,说过这样一段话:“过渡期是乱七八糟、生气勃勃的,一切还不定型,就有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一旦这东西规范了、定型了,可能也就呆板了,不好玩了。所以就享受过程吧。”

到底哪里好玩呢?例如,同是旅行风景写作,也都描摹大雁塔,朦胧诗人杨炼的组诗《大雁塔》意象繁复、雄浑壮阔,具有浓郁的英雄主义、社会意识以及深厚的历史感,恨不得把上下五千年都搬进来。

到了第三代诗人这波,韩东的《有关大雁塔》则消解了这一切:

有关大雁塔/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有很多人从远方赶来/为了爬上去/做一次英雄/也有的还来做第二次/或者更多/那些不得意的人们/那些发福的人们/统统爬上去/做一做英雄/然后下来/走进这条大街/转眼不见了/也有有种的往下跳/在台阶上开一朵红花/那就真的成了英雄/当代英雄/有关大雁塔/我们又能知道什么/我们爬上去/看看四周的风景/然后再下来……

lvyou190612b

这批挑战者反感被树立起的权威,更厌恶动不动就被赋予的“意义”,他们的诗歌情趣就要回到日常生活叙事,传达的是世俗审美情趣,更倡导小人物、平民意识、俗世生活。

这就像这一时期的旅游业发展,旅游产品的“生产者”——旅游企业不再是垄断的那几家,一些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纷纷“入场”,他们要打破固化的江湖排位,没有什么是天经地义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再以接待入境游客为例,80年代早期,全国只有国旅、中旅、中青旅具有旅游外联的权力,并形成长期的垄断,1980 这三家旅行社接待的来华旅游者占到全国有组织接待人数的 80 %。

随着入境旅游人次的激增以及市场主体日渐表露出的“不满意”,1985年颁布的《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将我国的旅行社分为一类、二类和三类社,虽然还是强调只有一类社才有外联权,但是批准设立了一大批一类社,事实上放开了口子。市场上一下子更火起来。

风起云涌,各大旅游企业纷纷冒出来。创办于1984年的康辉旅行社,就是这时候起的势。1985年,工人出身的李继烈接手康辉,搞起了从未接触过的旅游业,官衔名曰“社长”,土得掉渣。

当时康辉的办公地点是地下室,只有七间房,一半房子没有窗户,还总停电,员工工资都开不出来。李社长的魄力、干劲、学习能力迅速发挥了优势,康辉也逐渐发展成为旅行社江湖中除了国旅、中旅、中青旅之外的“第四极”。当然,康辉壮大也与政策支持有一定的关系。

百度一下:八十年代的“诗与远方”:那些日子怎舍得让你走 查找更多相关信息!


360搜索:八十年代的“诗与远方”:那些日子怎舍得让你走 查找更多相关信息!


Google Search:八十年代的“诗与远方”:那些日子怎舍得让你走 Find more information!


欢迎国内外景点、酒店、旅行社合作,免费入驻出国游!E-mail:iyatrip#163.com (请将#号替换为@)


------分隔线----------------------------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