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春节刚刚过去一个月,中国在线旅游产业就已呈现出不可抵挡的趋势。在2016年伊始的仅仅一周之内,中国在线旅游业接连发生了几件大事:去哪儿CEO辞职、阿里巴巴放弃了和携程的合作旅游服务、去哪儿也受到了来自航空公司的抗争——十几家航空公司先后关闭了去哪儿上的官方旗舰店。截止至目前,携程宣布投资1.8亿美元成为印度在线旅游公司MakeMyTrip的最大股东,持有其27%的股份。 一年前,携程还有两大主要竞争对手:Expedia旗下的艺龙风光已过;百度旗下的去哪儿从元搜索转型成OTA,将竞争的苗头对准了携程。去哪儿的新策略受阿里巴巴的影响过重依赖线上市场模型,而携程给自己的市场打造了更大的优先性。携程、去哪儿和艺龙通过补贴的方式,利用折扣引来了更多的消费者。这种盈利方式毫无疑问地影响了2015年中国在线旅游产业,并促成了两桩大交易:Expedia将艺龙卖给携程、百度强迫去哪儿与携程合并。 随着这两家最大的竞争对手被合并,人们普遍认为携程已经占据了极其有利的地位。但是在如此高度竞争化和电商化的市场环境下不允许有任何懈怠。首先,携程需要尽快弄清楚日后和去哪儿面对面的时候,将自己放在一个怎样的位置。 携程拥有去哪儿45%的股份,所以现在正在面对各大航空公司的联合反抗,这些航空公司通过关闭其在去哪儿上的旗舰店来应对去哪儿的新“穿山甲”计划,以此掌握主动权。穿山甲让旅客自主定价机票,并给旅行社2个小时的反应时间。这套做法成功吸引了大批旅客,并拉升了机票销售。但是航空公司认为如此混乱的系统在未来一定会导致票价的大规模跳水,而且让本就不规范的旅行社们占据上风。同样地,这也将加重航空公司的负担,他们已经对此大吐苦水已久——机票代理商提供的廉价票完全改变了政策和费用,尤其体现在本来就让机票业雪上加霜的退票和改签方面。航空公司的客户服务系统也因此备受煎熬,加之几大航司不得不面对其高于机票代理商票价的现状,迫使他们决定和去哪儿对立。 航空公司将这个计划叫做“穿山甲”并不是因为名字,而是暗指旅客投诉改签和退票费用问题。去哪儿的官方回应称航空公司可以很简单地试着去协商,无论价格如何都先显示票价。这就让OTA的角色变得更像是消费者的保护团体,而不是一个让预订更加快捷的线上旅游平台。 去哪儿和航空公司的各执己见,潜在地反映了中国线上出行市场的竞争本质,携程也将面临同样的情况。今年前两个月中国的股市和货币贬值,让携程和去哪儿(两者都已经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投资方们在盈利方面对其二者施压。然而,旅游市场的发展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尤其是在出境游方面,中国消费者的快速增长和通过移动端定制的趋势,在2015年到2017年之间将出现成倍增长并占据中国旅游业的相当大份额。这些优势已经吸引了很多眼界开阔的创业者们,同时还有中国的网络巨头们。百度已经在旅游方面抢占了先机,携程已经和百度、阿里巴巴以及腾讯敌我分明——这些中国的电商巨头们也被称为BAT。 中国线上及移动端旅游预订分布图(2013-2017) MakeMyTrip是携程在海外进行投资的第一大动作,通过此次投资,携程获得了从OTA到酒店以及租车公司的大量资源。与此同时,如此大的举动也让阿里旅游和腾讯在以后的国外OTA投资方面无法抗衡,因为阿里和腾讯双方在规划中国市场——本土和出境游方面已经很头痛了。但是他们也因此摸清了携程和百度联手是对竞争动力的重组,因为阿里巴巴刚刚作出决定令其35000名员工不准使用携程的预订系统。 了解BAT公司在旅游行业的战略布局是关注中国2016年在线旅游市场的关键。 百度:搜索领导者通过携程深耕旅游层面 百度,中国无可争议的搜索领域领军企业,拥有携程25%的股份,相应地拥有去哪儿45%的股份和艺龙36%的股份。这让百度在三家最大的OTA中占有绝对优势。此外,百度还像谷歌一样充分发挥了(但仅在中国地区)搜索垄断的优势。百度还效仿谷歌,包括网络论坛、线上支付——当然还有汽车租赁业务,它还对优步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战略投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在本页阅读全文 |